首页 > 历史军事 > 陛下息怒 > 028:十一重臣共议;完善科举制

028:十一重臣共议;完善科举制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学霸请再爱我一次 旷世烟火 独家宠婚:腹黑老公诱妻成瘾 夜月花江春 缘尽世间,此情不灭 风起大宋 大佬,你的马甲掉了 基层女警二三事 如慕深渊 自带锦鲤穿六零

三月二十二,距三月初二太极殿十一重臣共议人才选拔制度改革、科举制创设一事已过去二十日,苏东终又诏十一重臣于太极殿统一科举制完善意见。

长达二十天的缓冲,九大士族重臣也逐渐接受人才选拔制度改革一事,他们虽知创设科举制对于士族门阀的未来将有冲击,但无奈于皇主大志所向,他们也只能顺从。

毕竟创设科举制是利国利民的事,而今朝廷人才匮乏,士族又举荐人才不济,致使朝廷人才断层,满朝尽是老目浑浊,迟暮之人,难见青年才俊。

九大士族重臣虽心以士族为重,但隋朝的强大也令他们惴惴不安,依照而今的局势,若他们再不支持国治,那南朝陈终会被强大的隋朝兼并,但那时候城破国亡,他们士族也会随之毁灭。

苏东心中欣慰,九大士族重臣能明析其中道理,也让他暗松一口气。

创设科举制,大选人才,乃是立国大治、改革图强的第一步,苏东还真怕九大士族重臣不予支持,与他相持。那样的话,满朝士族文武也势必不会支持,纵算苏东以天子令强令推行科举制,那也必会步步维艰,难以顺利推行,到那时,苏东的强国之梦完全就成了笑话,南朝陈的政权也完全没有了未来。

十一重臣共执科举制完善,尚书令袁宪率先进言,认为科举制核考范围应于士族教育范围一致,应以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四书,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五经为核考范围。

苏东点头,同袁宪一样,他心中也将四书五经列为科举制核考范围,四书五经乃是儒学经典,具有极深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,是中华儒家文化精华的集大成者,凡学子皆应熟学。

可还未等袁宪话语尽落,中书令毛喜便进言,他认为科举制核考范围决定未来南朝陈文化学派的走向,若按照袁宪进言,只尊儒学,那与当朝百学共进的思想相悖。

毛喜建议,应再将道家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列子》;墨家《墨子》;法家《韩非子》等学派经典著作同归入科举制核考范围内。

苏东听完毛喜之言,心中便是一惊,暗叹自己大意疏忽,差点酿下大错,若不是毛喜提出,苏东他之前确实忽略了这一点。

要知道而今南朝陈所提倡的是文化齐鸣,各文化兼容并蓄,以求重现春秋、战国百家齐鸣的文化巅峰,而若只将儒家经典归于核考范围,其他的学派一概不考,那无疑是在宣布从此只尊儒学。

苏东细思恐极,心中大赞毛喜,对于毛喜的进言很是满意,当朝给予称赞。

司马申再进言,提出应再将九数(方田、粟米、差分、少广、商功、均输、方程、赢不足、旁要)、五礼(以祭祀之事为吉礼,丧葬之事为凶礼,军旅之事为军礼,宾客之事为宾礼,冠婚之事为嘉礼)纳入核考范围。

苏东觉之有理,数学和思想品德本便与语文和历史一样重要,凡学子皆应熟学。

皆是重要,皆是应学,皆不能忽视,但这样皆算下来,核考的范围实在过大。

苏东核算了一下,这么多的学派藏书、再加上九数,五礼等,恐怕一个学子专心学上十年也无法全部学透,实在有点过于强人所难。

之后陈伯山、江总及其余四部尚书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,苏东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一一记在心中,

萧摩诃、司马申进言武举人核考范围。

武科举应以五射(白矢,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,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;参连,前放一矢,后三矢连续而去,矢矢相属,若连珠之相衔;剡注,谓矢行之疾;襄尺,臣与君射,不与君并立,让君一尺而退;井仪,四矢连贯,皆正中目标)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抗日之鬼打鬼 虚幻的战火 大唐:拜托,我真没想造反啊 三国: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 大唐:摊牌了,我就是全能高手 战国太阁第一人 全职高手之醉卧伊人笑 大唐第一节度使 重生战将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