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都市言情 > 射雕之逆天:完颜康 > 第十二章 蓝田生玉

第十二章 蓝田生玉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武装机甲 公主嫁到:冷面驸马落入怀 逆天命 相府弃女太嚣张 亡灵复活 被美女诱惑的日子 重生之梦璃 炼气修神 老婆,吃完要负责 求仙

我和堂兄们的关系都不太好,主要原因,只不过是在我五岁时的一次御宴上,诸皇子们围坐在皇上边上,皇孙皇孙女们则都坐在一起,我是大块朵颐,见完颜炆乖乖听他乳母的话,只吃了一块点心就正襟危坐了,更有甚者,从头至尾都装模作样,忍不住嘲笑了一句“奴才的奴才”。[ ]这可把四位伯父都得罪了,因为他们的儿子都是好孩子,诸皇孙中只有我一个是所谓的野性难驯。

虽然在我搬出唐帝信任宦官的后果——就是那些奴才都爬到皇帝头上去了,皇帝稍不如意就弑君另立,所以,一定要防微杜渐,绝不可受此辈的影响。奴才在主子面前说不上话,会有人去讨好甚至依附吗?没人看得起,就意味着他们是建不起自己的势力的,什么时候我们做主子的不满意了,或者,仅仅是心情不好,就能一脚踢开他们,不会尾大不掉。

结果,皇上没责怪我。但是,此后堂兄们都联合起来孤立我,这帮子小器鬼。

还是四伯的三女儿,封清平郡主(我只找到了封公主的三十个县号,没找到封郡主的号)的堂姐完颜煌跟我最好。四伯就爱读书,她只比我大一个月,看了许多唐代传奇,最佩服红线、聂隐娘,满脑子的女侠梦,当一群堂兄们想欺负我时,她挺身而出,试图锄强扶弱,结果当然是被我拉着一起逃跑了。好汉不吃眼前亏,等我练好武功再各个击破,狠狠教训他们。

在我八岁时,左丞相完颜襄(注2)还朝,赵王带我去拜师,请教兵法。我说兵书我都看完了,我就是想请教火攻之法,陆逊放了把三国史上最大的火而跻身名将之列,我要做金国史上最大的纵火犯。他大笑一场,收下了我。

不学不行啊,我当然知道将将胜于将兵,皇帝只要知人善用就行了,可是,识人难啊。我认为,一眼从茫茫人海里发现人才、重用此人、终于依人成事的故事都是编的,每个野心家都想收罗人才以为己用,已经以事实证明自己是人才的人,各个势力都疯抢,小势力根本别想,只能到处提拔新人,希望能瞎猫碰上死老鼠。当然,绝大部分被提拔的人都是庸才,结果是连累他们的主子一起完蛋,从概率的角度上说,还是会有几个家伙很走运,真撞见人才了,就成功了,而后,成王败寇,史书上就会记载某某慧眼识英才。像刘邦,为个小兵韩信筑坛拜将?那时韩信指挥过哪怕仅仅百人的战斗吗?谁知道韩信是哪根葱,估计刘邦就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,让他挂个名。后来,韩信竟然打败了西楚霸王?天下人都知道他是帅才了,项羽还派人去招揽他,许以封王,韩信的才华全集中在军事上,是个政治低能儿,气从前在项羽帐下时不受重视,断然拒绝,刘邦这个流氓就很幸运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。就因为刘邦其实无才无德无功劳无家世,他也有自知之明,嗯,这倒是个难得的优点,所以刘邦搞出了一整套繁琐的皇室礼仪,来凸显自己的尊贵。

生物老师告诉我们,有毒的生物都色彩艳丽,政治老师告诉我们,谎话都披着美丽的外衣。大奸似忠,大恶伪善,不想被奸臣骗了,或者说,不想被忠臣误导,我必须很了解局势,自己有判断能力。

比如宋国的张浚和史浩。这个张浚嘛,和岳飞、韩世忠、刘光世并称为“中兴四将”,宋孝宗(注3)初年,张都督名重天下,“去国几二十载,天下士无贤不肖,莫不倾心慕之。(. )武夫健将,言浚者必咨嗟太息”,“时论以浚之忠大类汉诸葛亮”,“当之无愧”的主战派领袖,宋孝宗只呼“魏公”而不称名,虽然,此人一贯刚愎自用。宋建炎四年(1130年),为了减轻皇上赵构在东南的压力,时任川、陕宣抚处置使的张浚力排众议,合五路之师图复永兴,在富平大败,葬送了宋国西军的主力;宋绍兴七年(1137年),淮西刘光世军无纪律,金紫光禄大夫张浚奏罢之,不听岳飞劝告,以一书生吕祉往庐州节制其军,淮西兵变,吕祉碎齿折首而死,忠则忠矣,于事无补。赵构的评价是“浚专把国家名器钱物做人情”,在我看来他是很有些沽名钓誉。史浩则是赵眘(宋孝宗)初登基时就提拔的右相,是个坚定的主战派,比张浚坚定得多,还很持重,反对张浚急急北伐。

更正一个误区,有些人以为不急吼吼求战的就是投降派,就是奸臣,我告诉你们,当时虞允文、陈敏都是反对仓卒北伐的,元代编的《宋史》,可是将张浚、史浩都定为忠臣的,倒是童贯,还有后来明英宗时的王振,都是主战的,这两个都是有名的权阉,前者联金灭辽,引狼入室,后者直接造成了土木堡之变,明英宗被俘。战,守,是要看具体情况的,当时有个王质,他对宋孝宗的上书里有一句:“李牧在雁门,法主于守,守乃有战。祖逖在河南,法主于战,战乃有和。羊祜在襄阳,法主于和,和乃有守。何至分而不使相合?”□的《论持久战》也完全可以套用。勾践伐吴,可是十年生育,十年教训,等到吴国大军出征的机会才奇袭姑苏。宋国一无计划,二无精兵,三无良将,四无后援,就跑去打仗,这不是让士卒送死吗?

张浚主持的这个北伐,史称“隆兴北伐”,金大定三年、宋隆兴元年(1163年)四月开始。当时,主管殿前司公事李显忠(注4)初战告捷,深受昔日的真定守将、今日的建康府都统制邵宏渊嫉恨。这邵宏渊可是个了不得的能人,真州之役,史称胥浦桥之战,明明是邵宏渊弃城而逃,后来还被宋人列为南渡以来十三处战功之一。张浚只是在大战爆发之前才命令邵宏渊听从李显忠节制,只因邵宏渊不悦,张浚就改令两人共同节制全军,只怕是拿人手短。结局可想而知,邵宏渊临敌,再次不战而退,李显忠孤军守孤城,在宿州被金将纥石烈志宁打得大败,史称“符离之败”。一天后,败讯传到三四百里外的盱眙,张浚闻知,第一个想法就是私自遣使求和,被属下阻止了,第一步行动就是南逃千里,和他二十年前富平之败后的表现一模一样。看看,宋国就是这么用人的,辽末就是这么“战则有死而无功,退则有生而无罪”,亡国之兆啊。另外,宋国战斗力最强的是鄂州驻军,从前的岳家军,他们没有参加北伐,因为都督京湖战区的汪澈与张浚意见不合,刚被弹劾。宋国军力不如金国,起全国之兵尚恐不足,哪经得起宋臣还彼此攻讦、因私害公?

符离之败的事实证明,史浩的意见是对的。但是,史浩他实在是太太太持重了。此前一年,就是金大定二年,宋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的十二月,他以为陕西不可守,说动了赵眘下诏,令吴璘放弃陕西重镇德顺军。吴璘奉诏,左右劝谏道: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此举所系甚重,奈何退师?”吴璘回答:“璘岂不知此?顾主上初政,璘握重兵在外,有诏,璘何敢违!”当时,金国新立的皇帝完颜褒(注5)已经镇压了契丹人窝罕的起兵,重兵压向陕西,宋军因为主动放弃了城池,被金国骑兵衔尾追杀,伤亡士兵三万余人,将佐数十人,趁金国内乱、皇帝完颜亮(注6)被弑之机新得的秦凤、熙河、永兴三路十三州也次第为金人夺回,川陕宋军元气大伤,所以次年的隆兴北伐,他们未出一兵,连战略牵制都无能为力了。张浚史浩为北伐事闹得不可开交时,赵眘信了前者,很有可能就是对自己干涉吴璘的事后悔了,不敢再相信史浩的判断,很不幸,这次是史浩对。(此三段参考浮星槎的《隆兴和战》,张浚传在《宋史》列传第一百二十,史浩传在列传第一五五)

所以说,自以为是的忠臣更可怕,“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”(《孙子兵法》)政事可以交给他们,我一定要自己学会兵法。

半年后,皇上任命完颜襄为枢密使兼平章政事,去平北疆。这一去不知道要几年,只能书信往返了。

在他誓师出征时,我硬是夹在他的亲兵里也跟去看热闹,皇族也得满十五岁才可以参加郊祀,我长这么大,还没见识过隆重的仪式呢,我要去看阅兵。

完颜襄眼尖,看到我躲在他的亲兵队长身后,探头探脑的,他在点将台上宣誓完,骑马巡视军队时,就转了过来,微笑着向我伸出手。我只是想来看看现在的誓师是怎么回事,开开眼界,对此受宠若惊,立即跳了过去,坐在他怀里。

完颜襄带着我,放开缰绳,让坐骑缓缓地踱过去。两旁,是黑压压的十万大军,尽数单膝跪地,向主帅表示敬意,盔明甲亮,刀枪如林,反射着阳光,一闪一闪的,鸦雀无声——都被凛冽的杀气吓飞了,只有风吹过旌旗的猎猎声。

这么多的人,他们都在向我致敬,他们臣服于我,他们会听我的命令,旌旗所向,一往无前……在这样酷烈肃穆的气氛下,我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,只觉晕乎乎的,不禁呼吸急促起来,兴奋地双颊通红,原来,真有“酒不醉人人自醉”。

大丈夫,当如是。(注7)

我从前说要学兵法当将军去打仗,不过是为了讨赵王的欢心,我试过,我看兵书时他最高兴,事实上,我喜欢享受,我怕苦怕累怕死,我根本没有打算真的上战场。我的梦想是做一只小小的社会寄生虫,顶多是挂名,在安全的大后方表演一下儒将风流,反正乱世出英雄,我不信蒙古大规模入侵后金国会不涌现一批忠臣良将,让别人上战场拼命去好了,君子不立危墙之下,我就要躲在后面。为君之道,只要知人善用即可,具体怎么做和实际做事,都是臣子的责任,这可是韩非子的教导。

现在,我明白了,只要能亲自统率大军,什么,都是值得的。

耳边突然响起一个温和的声音,“康儿,好玩吗?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重生之从学渣到学霸 我真是来交换的 不当神豪的那些日常 逆天小神医 我的剑呢 狂婿重生之2000 江少每天都在求名分 洛杉矶1992 赶海的教师 开局一万生活费,赚下万亿身家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