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大明:皇兄,你的江山我来守! > 第96章 砖石引美玉

第96章 砖石引美玉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末日倒计时:我,华夏首席守护神 我在三界修马桶 假如有一天,你觉醒了! 寻魄也风流 我为天道,从小世界到鸿蒙宇宙 我的初恋是学姐 七星珠 疑情似梦 恶媳妇被穿后,残疾反派被救赎 末世美女不囤物资却囤帅哥沙雕了

在万历年间,这位福王朱常洵倚仗万历皇帝的宠爱,拖延就藩,屡次破坏规矩,现在竟敢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。

\"诸位大人息怒,诸位大人息怒。\"

可能有一种方法,能挽救大明无数的生灵。\"

天子冷静的话语在乾清宫暖阁的广阔空间里回荡,让许多准备发言的老臣怔在原地,脸上的愤怒和惊讶被毫不掩饰的震惊所取代。

他们刚刚听到什么?这位还不满十七岁的天子说他有办法拯救大明的无数百姓?

要知道,尽管大明表面上\"天下太平\",除了辽镇的危机,其他地区还算安宁,但这些坐在暖阁中的朝臣,作为大明的\"舵手\",清楚地知道这艘航行了二百多年的巨轮已濒临沉没的边缘。

\"请陛下为臣等答疑解惑。\"

互相看了一眼后,阁臣李国普努力抑制住内心的荒谬,向案牍后的天子鞠躬,迟疑地问道。

如果天子在刚即位时提出这样的\"荒谬\"言论,朝臣们自然不会当真,但现在案牍后的天子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心智远超同龄人,尤其具有\"远见\",也许他并非在开玩笑?

\"朕曾听闻,南洋有一种神奇作物,名曰甘薯,虽口感略逊于传统的粟米,但一亩地的产量却是粟米的数倍之多。\"

面对朝臣们疑惑的目光,朱由检慢慢拿起案牍上的奏本礼监,示意大家传阅。

或许是巧合,暖阁中的大多数朝臣都出身于北直隶,甘薯这个拗口的名字对他们来说还是首次听说。只有曾任南直隶兵部尚书的王在晋脸上显露出一丝深思的表情。

\"陛下,此物若真能收获数倍于稻米,为何至今未见踪影?\"

毕竟他们是大明最聪明的一群人,经过短暂的讨论,他们发现了朱由检话中的矛盾之处。

如果甘薯真有如此奇效,那些依赖农田为生的朴实百姓早就大规模种植了,怎会对此\"置若罔闻\"呢?

面对明朝的命运,单靠徐光启这位久居家门的贤士,显然无法说服内阁中的权贵们。崇祯皇帝只好转换策略,暗中指示司礼监的王恩,声称这红薯乃皇家庄园所产,以此增强其说服力。

没等崇祯开口示意,司礼监的王恩已悄然上前,面带微笑,谨慎地陈述道:

\"诸位大人可能不知,此物产量虽丰,口感却欠佳,食用过多易致腹胀,加之售价低廉,民间很少有人种植...

皇宫内也只是在皇家庄园略种一些,偶尔供宫中贵人品尝新鲜。\"

李国普等大臣闻言,不自觉地皱起眉头。他们正在与天子商讨国事,岂容一个太监插嘴。但转念一想,此人是天子的亲近太监,近月来对他们也颇为恭敬,未曾有过越矩之举,于是勉强压抑不满,点头表示默认。

\"如果价格便宜,百姓应该更乐意种植才对...\"

说话的是“帝师”孙承宗,他在家居闲时,也曾亲自种植过几种蔬菜。

\"帝师,一条鞭法...\"

话音未落,不待崇祯回应,户部尚书毕自严已缓缓站起,脸上带着几分尴尬。

此言一出,内阁大臣们纷纷醒悟,孙承宗帝师更是面露愧疚,苦笑一声,复又坐回原位。自张居正推行“一条鞭法”,朝廷只收银两不收粮,红薯口感不如传统小米,价格低廉,难以卖出高价,故无人愿种。

听到这里,内阁大臣们面面相觑,都看出了对方脸上的无奈。这么说来,这红薯岂非如同鸡肋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

或许红薯的收成真能远超小米,但百姓不愿种植,仅凭皇家庄园的产出,又能解救多少百姓呢?

见众人陷入沉思,崇祯心中暗喜,但面上依然镇定,大声宣布:“朕深知仅凭朕一人之力,难以挽救亿兆百姓,需集众人智慧,方能共度时艰。”

\"代王府已献出三万顷土地,晋王府和沈王府各献五千顷,总计四万顷。

若各地宗室藩王都在自家王庄种植红薯,积少成多,必能从水深火热中拯救我大明亿万子民。\"

此言一出,乾清宫的暖阁内一片寂静,就连先前立场坚定的李国普和孙承宗也流露出动摇的神色。

如天子所言,仅靠皇家一己之力确如滴水入海,然而若举国宗室藩王皆如此,累积之数便不容忽视。

\"陛下,福王府的情况如何?\"

短暂的静默后,李国普恍然大悟,慢慢起身,欲言又止地询问。

他隐约感到自己落入了天子的布局,但天子承诺的“重赏”实在诱人。

\"朕也不对各位隐瞒,皇叔愿捐出百万两白银,一万五千顷土地,以迎太妃出宫。\"

哗然之声在乾清宫暖阁回荡。尽管人们知道福王朱常洵富甲一方,却未料到他的“手笔”如此惊人。

当年朱常洵受封河南洛阳,万历皇帝搜罗整个北直隶,才勉强凑足两万顷土地给他。

这些年,朱常洵利用亲王身份巧取豪夺,但想来数额也不会过于夸张。

此番出手,几乎是他一半的家产,真是魄力非凡。

或许觉得这样的“代价”还不足以让朝臣们打破所谓“祖制”,朱由检接着说:\"开封的周王也愿效仿大同的代王,为朝廷慷慨解囊……\"

开封的周王府,自开国以来就存在,其领地遍布北直隶,甚至超过河南的福王府。

若这两位王府带头,朝廷就有理由让河南其他王府种植“甘薯”。

\"为了天下亿万生灵,微臣认为可行!\"

稍作思考,帝师孙承宗立刻起身,急切地对案牍后的天子说。

\"微臣,认为可行!\"

见帝师表态,暖阁内随即响起一片附和,天子的“重赏”让人难以抗拒。

没有哪条“祖制”是铁板一块,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还曾下令太监读书,那规矩最终也成了空谈。

大明的“祖制”繁多,多一条也无妨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抗日之鬼打鬼 虚幻的战火 大唐:拜托,我真没想造反啊 三国: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 大唐:摊牌了,我就是全能高手 战国太阁第一人 全职高手之醉卧伊人笑 大唐第一节度使 重生战将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