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刘璋在三国 > 第7章 定做装备

第7章 定做装备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盗墓:开局收无邪为徒 十年后:孩子妈妈要嫁人 黑化魔女宠夫攻略 自爆逃债很缺德,我靠讨债攒功德 重生02,制霸全球从刮刮乐开始 三胞胎死后,我嫁给了渣前夫他小叔 魔瞳:境界 八零换亲,被全家宠翻,日子红火 冰河再临:我握亿万资源 都市道观:许愿要用献祭换!

刘璋转过身发现父亲还在。

“父亲”

刘焉点点头说道:“随我去书房”

“喏!”

两人来到书房,刘焉跪坐在书桌前,刘璋在对面坐定,不禁揉了揉腿,这没椅子可咋办,太难受了,看来得把这东西发明出来了,看着刘璋盘坐在那里,刘焉冷哼一声:“坐没坐相,成何体统!”

刘璋不情不愿的又跪坐在那里,刘焉继续说道:“子干与伯喈一般是不收徒的,今日两人能同时收你为徒,这是你的造化,要好好把握才是。”

刘璋恭敬的说道:“喏!孩儿一定好好表现,争取不给父亲丢脸。”

刘焉对刘璋的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,俗话说此一时彼一时也,以前的刘璋不学无术,刘焉也不想管他,刘府这么大的家业,还能饿着他不成?愿意玩就去玩吧。

后来刘璋提出说要在城外庄园酿酒,刘焉也没当回事,直到刘璋第二次管他要人,他才开始关注刘璋,怕儿子胡闹,还派出管家去监督。

今日刘璋在后宅狂论朝政,才是最让他吃惊的地方,要知道以前的刘璋从不关注这些,他从哪知道的,并且还提出甚合自己心意的解决方法,怎能不让他吃惊。

再后来刘璋开始作诗,诗好坏自然不用多说,他后来所说的志向才是让蔡、卢两人决定收他为徒的主要原因,当然这里面也有刘焉的面子在内,刘焉可是如今朝堂上炙手可热的皇室宗亲,也是保皇派的首脑之一,能通过刘璋,与刘焉建立近一步的交情,两人是不会推辞的。

刘焉又告诫了刘璋几句,就让他离开了,刘璋出门又往母亲房中走去,门口换了一个丫鬟,刘璋径直走进房中,刘母看到他笑道:“哎呀!这不是我家的大才子吗?怎么?忙完了?”

刘璋上前扶住母亲胳膊笑道:“母亲也来取笑我,两位老师已经走了。”

刘母奇怪的说道:“老师?”

刘璋解释道:“两位老师都决定收儿子为徒,三日后在刘府行拜师礼。”

刘母开心的说道:“哎吆吆!那可了不得啊,卢子干和蔡伯喈可是名满天下的大儒,我儿将来成就必然不凡,我要去祠堂上香,让祖宗保佑我儿能成大器。”

说完就要向祠堂走去,刘璋赶紧拦住:“母亲!不急不急。上香待会再去,儿此次前来是找母亲有事相商?”

刘母停下脚步问道:“何事?”

刘璋挠挠头说道:“母亲可否借给儿子一些银两,儿子有用。”

刘母也没问他要钱干嘛,反正这都是常有的事:“要多少?”

刘璋伸出五根手指

刘母对门外的丫鬟说道:“红儿!去给璋儿取五十两纹银来。”

刘璋打断她的话:“娘,是五百两。”

刘母惊讶的说道:“你要这么多银两做什么?”

刘璋解释道:“昨日我在庄园看徐晃装备很差,答应给他涨俸禄,再给他定制一套武器铠甲,哦,对了,徐晃就是徐婉儿的哥哥。”

刘母听刘璋这样说,放下心来,转身从卧室床底下拉出一个上锁的箱子,从身上掏出一把钥匙打开箱子,刘璋凑到近前一看,大半箱子都是珠宝首饰,里边还有一个小匣子,刘璋猜想这应该就是母亲的嫁妆了,张家虽然不是顶级世家,可家中也颇为殷实,给刘母的嫁妆自然少不到哪去。

刘母把小匣子拿出来打开,只见里边整整齐齐的放着数十张印票,其实也不能叫银票,叫交子更合适,这是东汉中后期,朝廷为了方便大宗货物交易而发行的,只有在各郡城、州府才能兑换,其余的地方是没有专门兑换交子的地方的,再后来天下烽烟四起,黄金白银的价格直线飙升,交子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刘母从里面拿出十张递到刘璋手中说道:“这是一千两银票,这可是为娘压箱底的财产了,连你爹我都没给过他,其实只要你一心走正道,干正事,些许银钱,娘又怎么会舍不得呢?”

刘璋接过银票,大喜过望,一把抱住母亲,亲了一口,哈哈大笑道“谢谢母亲,还是母亲对我最好了,母亲放心,等儿子挣钱了,一定加倍奉还。”

说完转身向门外跑去,刘母在后边喊道:“你慢点,别摔倒了。”

看着刘璋走远,刘母对红儿笑道:“璋儿还是这么小孩子气。”

红儿笑道:“三公子这是童心未泯。”

刘母嗤笑道:“别替他说好话,过了这个月他就成年了,还童心未泯,他什么不懂,我看他比你都懂得多。”

红儿笑道:“那是当然,三公子知书达礼,哪是奴婢能比得了的。”

ps:解释一下,有人会问,作为大家公子,怎么区区几百两银子还要向自己母亲要呢?其实并不然,这个时代的银两购买力还是很强的,

刘璋一路狂奔来到自己院里,看到徐晃正在那举石锁,刘璋走过来说道:“公明别练了,走,跟我出门。”

徐晃放下石锁问道:“去哪里?”

刘璋瞪了他一眼:“还能去哪?当然是去给你打造装备了,你不会已经忘了吧?”

徐晃憨笑道:“怎么会忘呢,我看主公好久没回来,还以为要到明天了呢。”

刘璋拉了他一把:“快点走吧,明什么天?这个装备还不知道几天才能做好,早一天拿到,咱们才能早一天回去。”

徐晃笑道:“主公所言甚是。”

两人来到城内最大的“陈记”铁匠铺,据说这里的老板,师承欧治子一脉,也不知道真假,不过风评不错,而且质量也是上乘,很受城中达官贵人的喜爱。

两人走进去一看,只见是个巨大的展览台,展台四周分布着很多木桩,上面披挂着各类铠甲,一个小厮看到两人进来,赶忙上前招呼:“两位客官需要些什么?”

刘璋把徐晃拉过来说道:“给他定制一套盔甲,再定制一把武器。”

小厮一听马上来了精神,这可是大主顾啊,一般人来也就是买把刀剑啥的,最多也就是定制把兵器,铠甲可并不多见。

东汉并未禁止民间售卖兵器铠甲,不过有数量限制,再加上昂贵的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。

小厮给两人详细介绍:“两位贵客请看,这里各式铠甲应有尽有,这是黑光铠,这是明光铠,这是两裆铠,这是环锁铠,这是马铠,这是札甲、这是鱼鳞甲、这是盆领铠、这是襦铠、这是筒袖铠。”

刘璋听的神晕目眩,没想到东汉已经有这么多类型的铠甲了?

其实刘璋不知道的是,这只是在帝都,其实在军队里,除了特殊兵种,如陷阵营、虎豹骑、白毦兵、大戟士等外,一般部队着甲率能有四分之一就已经是精锐了。

重甲步兵才是全身铠,刀盾兵一般都是半身铠,这也只是部队的前锋才会着甲,像弓箭手还有轻骑兵,一般都是皮甲,只有高级军官才会穿上述的这些铠甲。

史籍虽然没有具体记载过,但曹操有一个文才横溢的儿子——曹植,在曹操逝世后写了一篇《先帝赐臣铠表》:“先帝赐臣铠,黑光、明光各一具,两当铠一领,环锁铠一领,马铠一领,今世以升平,兵革无事,乞悉以付铠曹。”

曹植这篇表章当然不如他的《洛神赋》、《白马篇》那么着名,但却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三国时铠甲的珍贵信息:有黑光铠、明光铠、两当铠、和环锁铠(马铠暂不论)。

铠甲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过程。三国时期上承两汉下传两晋南北朝。根据两汉和两晋南北朝的铠甲资料,可以了解到,三国时期还有札甲、鱼鳞甲、盆领铠、襦铠、筒袖铠等。

根据铠甲的构件、结构和工艺,札甲、鱼鳞甲、环锁铠是当时铠甲的基本类型,其余黑光铠、明光铠、两当铠、盆领铠、襦铠、筒袖铠等,都是在这三种基本铠甲类型上的样式变化和组成变化。

三国时期的铠甲材料,铁铠已替代皮甲,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;在甲式上,笨重、防护力和活动性不强的板甲已被淘汰。

鱼鳞甲出现于春秋战国。造甲的工匠从鱼得到启发,发现鱼鳞的构造和排列既保护了身体,又可以随意活动,遂模仿鱼鳞发明了鱼鳞甲。

鱼鳞甲是用绳索将一端平直、一端呈舌状的钢铁甲片,像鱼鳞一样叠压编缀在皮件上,稳定地构成一体,抗御钝器的打击时,表现为板甲一样的整体;而在抗御箭镞、枪刺一类尖锐兵器打击时,坚硬倾斜的甲面可使箭头或枪尖滑过,因此防护力很高。宋朝时曾对鱼鳞甲进行测试,在百步外用强弩射击,箭镞虽然射入盔甲,但在层叠交错的鳞甲抵抗下已经卷曲损坏,丧失了杀伤力。

精良的鱼鳞铠甲全套所用的甲片可超过2200片,制做工艺复杂,价格昂贵,只有统兵大将和显贵才能穿用。

札甲是主要使用长方形甲片的各种铠甲的统称。因为甲片形似书札,所以得名札甲,也称为甲札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抗日之鬼打鬼 虚幻的战火 大唐:拜托,我真没想造反啊 三国: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 大唐:摊牌了,我就是全能高手 战国太阁第一人 全职高手之醉卧伊人笑 大唐第一节度使 重生战将 开局造了李二的反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